失乐园是什么?

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创作背景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失乐园》选择的主题来自英美文学思想的根基—《圣经》。《失乐园》的大部分创作是在封建王权复辟后完成的。但是弥尔顿从19岁就开始思考主题的选择和史诗的内容。《失乐园》的主题节选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

读《失乐园》,你会感受宗教主题与文学元素的完美融合,两相角力,彼此增色,使这部宗教意味极浓的史诗呈现了极为饱满的感情基调,而又进一步对“伊甸园”,这个脱胎自圣经中的所谓地上乐园的寓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是经受不住诱惑就必须接受应有的惩罚,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追求心中所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孰是孰非,不同人读《失乐园》,会产生不一样的困惑、感受以及理解。而史诗中对于撒旦的描写,则更引人深思。撒旦在惯常意味上都代表着邪恶、残暴与灭绝人性,但其实透过弥尔顿的长诗,你却能从中看到更立体、更具有多面性的撒旦,他身上那种强烈的报复欲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劲儿,是那样鲜明而又富有感染力。

《失乐园》就是这样一部讲述了如此惊心动魄的沉沦、颠覆与再造的超经典著作,透过这长篇史诗,你会进一步体会骄傲与谦卑、权利与平等、光辉与堕落之间的巨大反差,你也会被长诗那曲折的叙事手法、丰富细腻的遣词造句所吸引、所震撼。

营销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