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属于哪个省

广东省

江门,别称“五邑”,广东省下辖地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地貌特征为北低西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9506.92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和4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门市常住人口为4798090人。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居地之一,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江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肇庆。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口众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国靠前侨乡”的美誉,著名的“中国侨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

江门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中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成为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大道、江顺大桥、广珠城际江门段、深茂铁路江门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或相继建成。

位置境域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部与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珠海市斗门区相邻,西部与阳江市阳东区、阳春市接壤,北部与云浮市新兴县、佛山市高明区和南海区相连,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中江经济圈。

江门市总面积9506.92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14.8千米,约占全省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千米,约占全省1/6。范围在北纬21º27′—22º51′,东经111°59′—113°15′之间。东自新会区大鳌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镇蛤坑尾,相距130.68千米;南自台山市下川镇围夹岛,北至鹤山市古劳镇丽水,相距142.2千米。

江门市共有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海岛总面积249.971平方千米。其中,有居民海岛6个,无居民海岛55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30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海岛9个。

地形地貌

江门市地貌特征为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部及东南部较低,以河谷冲积平原和少数丘陵为主,地面标高在5~40米之间。江门市山地丘陵面积达4400多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46.8%。境内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约占总面积1.77%。800米以上山脉有9座,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江门市最高山为西北部的天露山,海拔1250米。北部的婆髻顶、皂幕山,东部的镬盖尖和南部的笠帽山、凉帽顶,均山势陡峻,岩石嶙峋,“V”形谷发育。东南沿海的古兜山主峰海拔986米,俯瞰南海,气势雄伟。江门市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平原面积4880多平方千米,占总面积51.90%,现多为良田。

江门市境内地层有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下第三纪及第四纪等地质年代的地层,尤以第四纪地层分布最广。侵入岩形成期次有加里东期、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为发育,规模最大。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比较发育,构造单元属“东南低洼区”。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大的断裂带有北东向的恩苍大断裂和金鹤大断裂。

气候环境

江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是西南季风,春秋为转换季节。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全年无雪。区域气候分为山地温凉区,丘陵温暖区,沿海温热带三级。

江门市有海洋季风的调节,气候温和多雨,冬夏分明。太阳辐射较强,有丰富的热力资源。每年大于10℃的积温在8000℃以上,大于15℃的积温亦有6000多度。每年3月上旬可以稳定通过日平均气温12℃。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上川岛略高。气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冷月(一月)与最热月(七月)相差14℃-15℃。每年3月底至4月初,有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并向北推进,气温明显回升,7月达到最高值。11月开始,北方寒冷干燥的冷空气不断南侵,本地受冷高压脊控制,气温显著下降。

水文条件

江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和粤西沿海诸河两大水系,江门市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26条。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除过境河西江外,其中4条直接入海。西江在西海水道断面通过的多年平均输沙量4180万吨。潭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1公斤。其他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10—0.25公斤之间。多属少沙河流。境内海岸带受海洋潮汐影响。在江河入海水域,呈现江水、海水互相顶托。每当雨季,洪潮混杂,水位多变。若遇台风掠境,往往产生暴潮。

营销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