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稽首顿首空首的区别是什么
稽首、顿首和空首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使用的场合、表达的意义和效果上。
一、稽首
稽首是指向前辈或上级表示敬意时低头行礼的动作,也可以用来比喻诗文中的一种敬礼方式。在诗歌中,稽首通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表示诗人对神明、先贤或读者的敬意和礼貌。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处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一种稽首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敬意和感情。
二、顿首
顿首是指在诗歌中某个句子或段落的结尾处,停顿一下再继续下一句的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可以起到节奏抑扬的作用,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以顿首的方式来结束,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流畅自然。
三、空首
空首是指在诗歌中某个句子或段落的结尾处,留出一个字或几个字的空白,使得下一句或下一段的诗句更加突出、有力。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处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一种空首的表现形式,使得这句话更加突出、有力,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别之情。
总之,稽首、顿首和空首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意义,能够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