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www.gzzy.gov.cn)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面、安顺市南部,属安顺市管辖,东邻黔南州长顺县、罗甸县,南连黔西南州望谟县,西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北抵安顺市西秀区。全县辖3街道8镇2乡,有162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19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5万户40.02万人(其中:苗族人口15.23万人,布依族人口10.8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3%。全县国土面积2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03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9.27%,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紫云,因县城西“紫云硐”而得名,境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格凸河。紫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制记载有近1400年的历史。“紫气东来,云蒸霞蔚”是紫云最贴切的写照。紫云自治县是贵州省和安顺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贵州省14个、安顺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858人,累计脱贫103918人,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294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40元,同比增长10.8%。紫云历史上殷周时属鬼方辖地,战国属夜郎国,晋属夜郎郡,唐朝时期为降昆县,宋朝时为和武州,元朝时于今县境火花罗黎寨置和弘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康佐长官司,隶安顺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今县城置归化厅,置归化工理苗府,称归化理苗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归化”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云硐,改名为紫云县。解放后,1949—1955年隶属安顺专区,1956—1957年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58—1960年撤销紫云县,将县城北部化归长顺县,南部划归望谟县。1961年恢复紫云县建置,1966年2月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至今。紫云交通日益便捷,全县有惠兴高速、安紫高速穿境而过,S209、S309两条省道过境,县城至坝草码头、百层码头全程高速通达,未来几年,紫云将成为黔中重要的次交通枢纽。紫云矿产资源富集,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其中,大理石是重要的优势矿产,C+D级储量943万立方米,已发现的品种有12种,特别是“杨柳青”系列品种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县域境内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利用前景广阔。紫云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独特,有全国唯一幸存的原始森林“盲谷”,全球最大容积洞穴——格凸河苗厅,三月三苗族跳花节、六月六布依族对歌节,板贡石刻、和弘州遗址、红色文化等自然旅游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俗文化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完美的风景画卷,被誉为“世界攀岩圣地、户外运动天堂”“亚鲁王故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溶洞之乡”。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格凸河景区,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64.41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68.11亿元,同比增长9.3%;人均生产总值由2017年23593元增长到2018年的24949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7989元增长到2018年的8791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4427元增长到2018年的26637元,同比增长9%;旅游业收入由2017年的71.51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99亿元,同比增长3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7年的4.67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4.75亿元,同比增长1.6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

网站基本信息

网站名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网站域名:www.gzzy.gov.cn

网站标题: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网站关键词:紫云,安顺,紫云

营销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