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网

普陀山,旧称补陀洛迦山,或补陀洛山,又称宝陀洛迦山,为观世音菩萨道场。据山志所载,唐大中十年(856)有印度僧人于潮音洞前亲睹观音示现,灵感始启。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自五台圣地请得观音圣像回国,至舟山,海泛莲花,船蔽不行。慧锷祷罢舟行,至潮音洞边。以当地居民张氏宅奉观音圣像,称“不肯去观音院”。此后普陀山历经千年沧桑,道场代有兴废。香火鼎盛时曾有200余座寺院和静室,至民国十三年(1924),全山有3大寺、88庵、128座茅蓬。普陀山佛教协会历史悠久,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称“僧教育会”。民国二年(1913),改为普陀山佛教会,会长开如。后名称屡经更换。民国三十五年(1946),中国佛教会决议设立全国名山区佛教会。三十七年六月,成立中国佛教会普陀山直属支会,理事长善余法师。解放前夕,僧众四散,会务中辍。解放初,请尘空法师主持山务。1962年3月,召开普陀山佛教协会成立大会,深日法师当选副会长并代理会长职务。下设生产委员会,实行农禅结合,自力更生。1966年“文革”,会务活动被迫停止。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请回原普济寺当家福臻法师主持日常工作,僧尼陆续回山。1980年3月恢复佛教协会,妙善老和尚当选会长,创“三统一”模式、“三不准”原则,统筹管理全山寺务。数十年间,设颐养堂、佛学院与研究院,建造南海观音,开办普济医院,修复寺院34所,筹建宝陀讲寺、万佛宝塔等,普陀山得以复兴。现任会长道慈大和尚,于2010年4月第五届代表大会上当选,萧规曹随,着力于道风道行、寺庵修建、文化兴教。目前全山已修复开放(包括新建)的有4大寺、43所庵院,已收归佛协修复的庵院6处,常住僧尼1100余人。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和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在以道慈大和尚为会长的佛教协会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原则,对全山寺院(单位)实行“三统一”管理,即“人事上统一调配,经济上统一核算,修建上统一规划”。以及“一个法人、二级管理、统分结合”的组织管理体制,通过开展各项学修活动,全面提升普陀山名山道风建设;持续加强各项工作机制,奠定管理水平,建立清净和合僧团。加强观音法界筹建力度,争创弘法利生新高地;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秉承着慈善为民的态度发扬慈善公益事业,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大力助推普陀山佛教从香火兴寺向文化兴教转型,增强普陀山佛教对外影响力。

网站基本信息

网站名称:普陀山佛教网

网站网址:www.putuo.org.cn

营销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