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www.scncgz.net)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是一所拥有九十年辉煌办学历史的巴蜀名校。学校于1927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先生创办,1950年与张澜先生创办的私立建华中学合并,195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学校以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辉煌的办学业绩而闻名遐迩。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校秉承“弘扬诚勇、追求卓越”之校训和张澜先生“责在人先,利居人后”的箴言,坚守“办人民满意教育”之初心,形成了“知荣辱、明礼仪、会感恩、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独特的办学传统,锐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学校现拥有顺庆、嘉陵两个校区,总面积达35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配备有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高水准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学生11400余人,在职教职工608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正高级教师7人,省级骨干教师35人,列全省首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表彰的达五十余人。研究生学历教师超过30%,各科配备齐全,结构合理。教师师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学校大力实施“南高名师领航工程”和“卓越教师启航工程”,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师徒结对子活动、教育科研论坛等活动,要求教师将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自1997年以来,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南充市参加全省初、高中教师教学竞赛,所有学科均获全省一等奖,人数居全省第一。学校高举党建旗帜,凝心聚力谋发展。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南高始终坚持把所有工作置于党委领导之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制定了《南高党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学校党委深入调研,组织大讨论,在教代会上通过了“百年南高梦”的奋斗目标,为学校发展指向引路,凝心聚力。协助校友成立了北美、北京、上海、华南、重庆、成都南高校友会,为南充学子搭梯建桥,携手同行。组建了包括4名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来自海内外科技界、法学界、文化界高端专家在内的“南高智库”,为学校发展把脉会诊,献策建言。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百花齐放抓发展。自1993年以来,学校一直是南充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一名,近十年就有140余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17年,我校紧抓核心素养培育,强调过程管理、细节优化,秉承建校时“首倡体育,尤重心理,关注思考,养成完全之人格”的理念,真正倡导全面发展。一方面,高考成绩保持辉煌,实现了全市二十五连冠,保持了全省前列,在川东北地区独领风骚:一本上线1884人,占全市一半以上,比上年增长14.25%,本科上线3223人,比上年增长21.99%,上一本线和本科线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三。全市文科前十名占9人,全市理科前二十名占15人。总分600分以上学生424人,占全省高分段人数约4%。1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占全省5%,列成绵之外19个地市州第一。学校获得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和特殊贡献奖。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成果丰硕。9名同学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1人进入全国冬令营并夺得银牌,2人夺得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金牌,获得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西南公开赛冠军、全国中学英语电视大赛亚军,“安汉国学社”获评“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学校成为“全国优秀财经素养教育基地”、“四川省共青团改革示范点”、“四川省文明校园”。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南充高中坚持建校先贤“首倡体育,尤重心理”的理念,广纳少年俊秀,积极强化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素质培养,特别注重竞技体育与学校群众体育事业的无缝对接。学校成立了“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成功组织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四川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和“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赛事组织工作得到各参赛单位和省教育厅、教育部学生体协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田径队、篮球队、射击队、无线电测向队、定向越野队等在全川名列前茅。田径运动队多次在全省夺冠,射击队员曹逸飞为中国队拿下了2010年世界杯射击赛澳大利亚站的首枚金牌,郭泥在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取得三金一铜佳绩,无线电测向队夺得比利时世界中学生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金牌。学校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先进会员”,被北京奥组委、教育部、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正式命名并授牌为首批“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017年,学校田径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4金3银3铜,3人将代表中国参加摩洛哥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陈鲁同学夺得全国少年羽毛球比赛单打冠军,武术队获省团体第一,射击队夺得全国锦标赛团体亚军,游泳队在省锦标赛中获8枚金牌,卢为入选跳水国家队。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成为省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共建基地。体育组教师参加南充市竞教和教学大比武均获第一名。我校是被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新课改样板示范校”。多年来,学校围绕“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一中心,把教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树立了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完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软、硬件建设和培训工作;建起了省内一流的心理健康中心、校园网络平台、数字化实验室;分别召开了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和教育科研论坛;先后派出一百余人赴各地学习、交流经验;组织了青年教师新课程改革教学竞赛,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教师把握课改脉搏,为新课改准备了足够的师资,保障了我校新课改的顺利实施,获得了省教育厅课改专家组的高度赞扬。一系列的课改措施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教研成果丰硕,结题课题不断增加,在研课题进展显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并获教育部规划课题一等奖;与此同时,另有多个国家级课题结题或在研。《新的教育质量观下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已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批复立项开展研究工作,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学校提倡开放包容,高端交流促发展。学校着眼学生未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开阔师生视野,南高品牌影响力在全国名牌高校和全省基础教育界日益提升。一方面,一批专家学者在“情系南高,百校讲堂”开讲。仅2017年下半年至今,就有清华大学金涌院士、国科大武向平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等来校作报告达121场。二方面,承办多项高端赛事活动。先后迎来全国中小学写作高端论坛、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CCTV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四川省青少年轮滑夏令营、台湾学子天府夏令营等大型活动。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有来自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选手参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为南高九秩校庆发来亲笔签名的贺信,清华、北大等海内外100余所高校发来贺信,50多所高校派代表出席庆典。三方面,鼓励教师团队“迈开腿,学到手”。近一年来,南高各教研组分别前往人大附中、南京师大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上海中学、复旦大学附中、上海建平中学、深圳中学、厦门六中、广州二中、浙大附中、南宁二中、南开中学等30多所省外的全国一流名校考察学习,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汇报学习成果。选派教师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作访问学者,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美丽校园助发展。校园内处处飘逸浓郁的书香气息,把学校“知荣辱、明礼仪、会感恩、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校风。硬件设施齐全,拥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数字化实验室、阅览室、网络中心、游泳池、足球场、室内篮球馆、网球场、健身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舞蹈室、绘画室、练歌房、校史陈列馆、接待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学校的每间教室都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布局合理、设施齐备;食堂饭菜种类齐全,质量过关,价格合理;学生在学校完全能真正做到舒适生活,安心学习。同时,学校通过“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宿舍公寓式管理”、组建整改后勤服务中心、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等方式,坚持班级优化管理、合理竞争,积极强化学生宿舍管理、推进宿管标准化建设,推动实施“美丽校园建设工程”,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造“文化校园”、“品味南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八十载薪火传承广植桃李,八十年沧桑砥砺铸就辉煌。200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多家媒体综合评价,获得“中国百强中学”称号,2010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2013年,学校被省教厅验收合格成为全省首批“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先进工会之家、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上百个荣誉称号。2017年,南高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再次获评“全国百强中学”,在各类中学教育排行榜中均列全省前茅,并在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理事会上以最高票当选为副会长,为南充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保持竞争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南充高中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也是长期长期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凝聚各方人心,汇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正确方向办学,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培育“灵魂导师”,培养“精英栋梁”,打造“百年名校”,为建设“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贡献更大的南高力量!
网站基本信息
网站名称: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网站域名:www.scncgz.net
网站标题: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网站关键词:教育,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