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www.trs.gov.cn)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是贵州向东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自古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2区8县、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446万,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45%。铜仁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定位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铜仁历史绵长,人文荟萃。历史沿革源远流长,秦代属黔中郡,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开启了铜仁发展新篇章。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交融浸润,造就了铜仁绵长厚重的人文历史,涌现出了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明朝理学家李渭等名士,孕育了严寅亮、周逸群、旷继勋等历史人物。铜仁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全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润物宜人。境内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9条,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天然饮用水年流量达24亿立方米,已查明地热矿泉23处,县县有温泉。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40多种矿种,其中锰矿储量5亿吨,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以黔金丝猴为代表的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以天麻、杜仲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油茶、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等特色产品畅销省内外,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命名为“梵净山星”,“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的特色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铜仁日渐成为令人神往的康养胜地。铜仁山川秀美,文化多元。独特的地理地貌、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铸就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形象。境内梵净山于2018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铜仁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铜仁创立了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红色根据地之一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铜仁区位优越,宜居宜业。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建成通车,铜玉高铁2018年底建成通车;沪昆、杭瑞、思剑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实现县县通高速;铜仁凤凰机场国际航站楼建成投用,旅客吞吐量常年保持在100万人次左右;500吨级航船可经乌江入长江达东海,高效便捷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以主城区为中心,玉铜松城市带、乌江沿岸绿色城镇为重要支点,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为网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善。铜仁发展迅速,势头强劲。紧扣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16亿元,增长8.0%、增速全省第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增速全省第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增速全省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8.18%、增速全省第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7.18%、增速全省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增速全省第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下降0.7%、增速全省第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2.9%,增速全省第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10.7%。
网站基本信息
网站名称:贵州铜仁
网站域名:www.trs.gov.cn
网站标题:贵州铜仁
网站关键词:铜仁,贵州,铜仁